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魏砥 > 第384章 许都阴云

第384章 许都阴云(1/3)

    ---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的春天

    许都城内,杨柳才刚抽出些许嫩黄的芽孢,料峭的寒风依旧盘旋在宫阙楼宇之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压抑气息。

    丞相府深处,药味浓得几乎化不开,混杂着名贵熏香,也掩盖不住那源自生命本源逐渐衰朽的味道。曹操卧于榻上,形容比之去岁更加枯藁,眼窝深陷,面色是一种不祥的青灰。他时而昏睡,时而清醒,清醒时眼神依旧锐利,但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榻前,曹丕、曹植、曹彰等子嗣,以及司马懿、陈群、贾逵等心腹重臣屏息凝神,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御医束手无策的消息早已在核心圈子里传开,每个人心中都在盘算着未来。

    “子桓……”曹操的声音微弱如游丝,目光投向长子曹丕。

    曹丕立刻跪行至榻前,握住父亲冰冷的手,声音哽咽:“父相,儿臣在。”

    “……内外诸事……汝……当勉之……”曹操断断续续,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力气,“司马仲达……陈长文……可……倚重……”

    “儿臣明白!儿臣定不负父相重托!”曹丕伏地,肩膀微微耸动,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

    曹操的目光又缓缓扫过曹植、曹彰,最终疲惫地闭上。兄弟几人目光短暂交汇,又迅速避开,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竞争与猜忌。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惊慌失措地闯入,不顾礼仪地跪地急报:“丞相!八百里加急!汉中……汉中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魏延为先锋,兵出斜谷,声称要……要复夺长安!”

    消息如同惊雷,在沉闷的室内炸响。曹丕猛地抬头,曹植脸色煞白,曹彰则握紧了拳头。就连一直低眉顺目的司马懿,眼角也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曹操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蜡黄的脸上泛起一丝异样的潮红,他竟挣扎着想要坐起,眼中爆发出最后的光彩,那是属于枭雄的不甘与愤怒。

    “刘……备……葛……亮……”他死死抓住曹丕的手,指甲几乎嵌进肉里,“西……西线……重……于……江……东……”

    话音未落,一阵猛烈的咳嗽袭来,曹操身体剧烈颤抖,最终瘫软下去,再度陷入昏迷,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父相!”

    “丞相!”

    室内顿时乱作一团。御医慌忙上前施救。曹丕站起身,看着混乱的场面,又看向榻上气息奄奄的父亲,再想到西线骤然升级的战事,一股巨大的压力与……隐隐的兴奋,交织在他心头。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丞相需要静养!西线军情,由司马懿、陈群即刻拟订应对之策,报我决断!其余人等,各安其职,不得慌乱!”

    这一刻,曹丕开始真正行使起继承人的权力。北地的天,要变了。

    许都的惊变与汉中的烽火,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天下。建业城,自然也收到了风声。

    镇南大将军府内,陈暮与庞统、徐元、陆逊紧急商议。

    “曹操病危,刘备出兵汉中!”庞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主公,此乃天赐良机!曹操自顾不暇,内部权力交接必然动荡,我军当有所作为!”

    徐元相对谨慎:“消息确凿否?曹操奸雄,是否会又是诈病诱敌之计?且刘备选择此时出兵,时机拿捏得如此之准,恐怕……也与那位观风使带回的消息有关。”他意指江东展示的实力,可能让诸葛亮判断曹操命不久矣,且无力东顾,故而放心北伐。

    陆逊分析道:“无论曹操是真病假病,西线战事一起,其战略重心必然西移。此确是我江东北上之良机。然,也需防备曹操临终前,行险一搏,或曹丕为立威而贸然动兵。”

    陈暮沉吟不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从汉中移到许都,再移到江淮。局势瞬息万变,机会与风险并存。

    “消息来源多方印证,曹操病重应属实。”陈暮最终开口,目光锐利,“但其经营北方多年,根基深厚,曹丕亦非庸碌之辈,短期内不致崩盘。刘备出兵,意在牵制,亦想火中取栗。”

    他做出决断:

    “第一,命暗卫加大力度,渗透许都、邺城,严密监视曹魏权力交接过程,尤其是曹丕、曹植之争,以及军中大将动向。”

    “第二,西线,告知子龙,加强戒备,谨防曹仁狗急跳墙,或刘备声东击西。但原则上,依旧固守,不主动卷入。”

    “第三,东方,黄老将军、邓艾,江北骚扰力度可再加强!目标可适当提升,攻击其粮道、小型军镇,甚至可尝试拔除一二孤立据点!我们要让曹丕知道,他父亲留下的摊子,东边也很烫手!”

    “第四,水军文聘部,进入最高战备,随时准备应对广陵陈登或合肥张辽的可能异动。”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此乃关键时刻,我等需如履薄冰,亦需敢于亮剑。江北行动,以‘快、准、狠’为要,打了就走,不断放血,使其东西难以兼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