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魏砥 > 第450章 破晓之机

第450章 破晓之机(4/4)

不甘:“等,等,等到何时?难道等到曹魏灭了江东,全力西顾吗?我……我实在憋闷!”

    兄弟二人的对话,虽然压低了声音,但在静谧的草堂院落中,依旧隐隐传开。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院落外一名负责洒扫的仆役,耳朵微微动了动,将“李严”、“北伐”、“丞相”等零星词语记在了心里。这仆役,正是诸葛亮为了掌握成都各方动向,尤其是与关羽相关消息而安插的耳目之一。

    年轻将领的求战之心,与朝堂上隐约的战略分歧,因关羽的归来,似乎变得更加敏感和微妙。一股暗流,在看似平静的锦城之下,悄然涌动。

    许都,司马懿府邸的书房内,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墙壁上,宛如一只伺机而动的蜘蛛。

    他面前摆放着两份最新的战报:一份来自历阳前线,张辽详细汇报了攻城进展和遇到的顽强抵抗,坦言短期内难以攻克,且兵力损耗不小;另一份来自青徐都督臧霸,详细陈述了郁洲山海战的惨败经过,以及目前海上力量的窘境。

    司马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桉面,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寒。

    “江东……陈暮……”他低声自语,“陆上守得如磐石,海上竟也能反击得如此犀利……庞统归来,果然不同。”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历阳强攻,代价高昂,且未必能速下。海上新败,短期内难以挽回。传统的军事和经济压迫,似乎遇到了强大的阻力。

    “困兽之斗,犹能伤人。何况,这江东,并非困兽,其爪牙依旧锋利……”司马懿沉吟着,目光扫过书房一侧悬挂的巨幅天下舆图,最终,他的视线落在了西蜀的位置。

    根据潜伏在成都的细作回报,关羽安然抵达后,蜀汉朝廷内部,关于战略方向的争论似乎有所升温。以李严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和官员,对诸葛亮稳守内政、暂缓北伐的策略颇有微词。而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之子关平等年轻将领,更是求战心切。

    司马懿的嘴角,慢慢勾起一丝冰冷而诡谲的弧度。

    “陈明远,你放归关羽,赢得喘息之机,缓和西线。此招确实高明。然而,你放归的,又何尝不是一头能撩动蜀汉内部纷争的猛虎?而这蜀汉,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

    一个新的阴谋,在他心中迅速成型,比之前的“惊蛰”更加隐蔽,更加毒辣。

    他走回书案,铺开一张素笺,提笔蘸墨,开始书写。不是正式的公文,而是几封格式、口吻、用印都精心模仿江东方面某些“失意”将领或“主战派”文官笔迹的“密信”。信中内容,经过巧妙措辞,隐约透露出以下信息:江东在历阳承受巨大压力,希望西蜀“主战派”能够推动北伐,东西呼应,共击曹魏。信中甚至暗示,若蜀汉能夺取关中,江东愿意在事后予以承认,并默认蜀汉对关中的统治,只求能缓解江东正面战场的压力。

    写完后,他轻轻吹干墨迹,仔细检查,确保每一处细节,包括纸张、墨色、磨损痕迹,都尽可能逼真。

    “此计,名为‘驱虎吞狼’。”司马懿低声冷笑,将密信交给心腹死士,低声吩咐,“通过三号、七号渠道,务必将这些‘礼物’,‘不经意’地送到蜀中李严,或者与他亲近的将领,以及张苞、关平这些少壮派手中。记住,要做得自然,像是他们自己费尽心力截获的一般。”

    心腹领命,无声退下。

    司马懿走到窗边,望着许都沉沉的夜色,脸上露出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陈明远,你费尽心机安抚下来的西线,我只需轻轻拨动几根弦,便能再起波澜。让刘备和诸葛亮,去头疼他们内部那些急于建功立业、甚至可能‘里通外国’的将领吧。看你这江东,在江北狼烟未熄之际,如何应对西面可能扑来的又一群勐虎?”

    冰冷的算计,在许都的夜色中弥漫开来。一场针对吴蜀脆弱关系,意图从内部瓦解联盟基础的新一轮阴谋,已然发动。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