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 > 第121章 旗承众志

第121章 旗承众志(1/2)

    “宋大哥?”庞义和朱顺同时愣住,枪口“啪”地从朱顺头上挪开。

    宋把头一回到碾子沟,院里院外早围满了人。吴佳怡攥着帕子迎上来,眼圈通红:“大哥,你可得为弟妹做主啊……”

    宋把头坐在太师椅上,脸色蜡黄,嘴唇泛青,连抬眼的力气都快没了。他摆了摆手,指节枯瘦得像老树枝,示意吴佳怡先坐下。

    “香姐传的信,把总被骗到吉林城,必定遭难。”春梅扶着他的胳膊,声音压得低,“天奎急着往回赶,路上受了风寒,旧疾犯了。诸位先回吧,让他静静歇着,好琢磨事儿。”

    众人见宋把头这模样,都不敢多扰,慢慢散了。屋里只剩他和春梅,烛火在风里晃,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

    宋天奎的气息越来越弱,胸口起伏得像风中残烛,只有出的气,没了进的气。他攥住春梅的手,那手凉得像冰,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丫头……我怕是……撑不住了。”

    春梅的眼泪“啪嗒”砸在他手背上,她赶紧抹了把脸,哽咽道:“天奎,你别说胡话……”

    “听着……”他喘了口气,眼神却亮了一瞬,“我走后,别乱哭。按我说的办——派人把我的帖子,送到各个山头去。”

    “我记住了,天奎。”春梅的指尖掐进掌心,逼自己稳住声线。

    宋天奎望着屋顶,忽然笑了笑,那笑意比哭还让人酸:“丫头……我这辈子……娶了你,宋天奎……没白活。”

    “天奎……”春梅的喉咙像被堵住,只能重复着他的名字。

    “我这儿……还有些金子……给你留着。”他想抬另一只手,却怎么也抬不动,只能轻轻晃了晃她的手。

    “我不要金子!”春梅终于忍不住,声音发颤,“我只要你……你别扔下我……”

    宋天奎的手颤了颤,像是在安慰。他望着她,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最后轻轻说了句:“我走了,丫头。”

    手一松,头歪向一边,再没了声息。

    “天奎!天奎!”春梅死死捂住嘴,哭声被堵在喉咙里,肩膀却抖得像要散架。帐外的风卷着沙粒打在窗纸上,“沙沙”响,像谁在哭。她不能让外面的人知道——这位金沟的传奇,就这么去了。

    宋把头这一生,在这百里金沟里活成了神话。对兄弟的情义,烈得能让山河挪步,重得能让天地垂首。如今他把最后一口气留在了这片他护了一辈子的土地上,或许,这便是最好的归宿。

    春梅用帕子擦了擦他的脸,替他理了理衣襟。烛火噼啪爆了个火星,她望着屋门,眼里慢慢浮出点硬气——天奎没说完的事,她得替他担起来。

    “荣廷媳妇。”春梅站在台阶上,褂子的下摆被风掀起一角,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吴佳怡连忙敛衽行礼,腰弯得很低:“嫂嫂在上,弟妹听候吩咐。”

    “你可知,这把总交椅,本该是谁来坐?”春梅的目光扫过院中肃立的众人,最后落回吴佳怡脸上。

    “本该是宋大哥。”吴佳怡答得干脆。

    “那为何是荣廷坐上了?”

    “是宋大哥执意相让。”

    春梅点点头,转向场中:“庞义。”

    “夫人。”庞义跨步上前,抱拳躬身。

    “你是荣廷的总领,宋大哥的话,你还听吗?”

    “夫人放心,宋大哥的话,在庞义这儿,便如把总亲临。”

    “朱顺。”

    朱顺往前一步,瓮声瓮气地开口,没等春梅问,先红了脸:“嫂子不必多言!我朱顺自跟大哥磕头那日起,这条命就不是自己的——大哥的吩咐,水里火里,我都认!”

    刘宝子也挤上前来,声音发颤却透着执拗:“当年把总和宋大哥把我收入民团,这份恩,我记一辈子。宋大哥的令,我万死不辞。”

    春梅这才从怀中取出个油布包,层层解开,露出一面猩红大旗,正中用金线绣着个斗大的“宋”字,边角还带着陈旧的磨损。“既如此,把宋字大旗挂起来吧。”

    几个团勇上前接过,动作郑重得像在捧什么稀世珍宝。旗杆上,那面飘扬了数年的“江”字大旗被缓缓降下,新的宋字大旗迎着风展开,猎猎作响,金线在日头下闪着光,映得众人眼里都亮了亮。

    正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烟尘里,范老三骑着匹黑马冲了进来,翻身下马时,靴子上还沾着泥。

    “老庞!”范老三扯着嗓子喊,大步奔向庞义,“发兵救把总,我范老三岂能袖手?”

    庞义迎上去,攥住他的胳膊:“范大哥,你的人呢?”

    “大青沟二百团勇,早就在大路口候着了!”范老三拍着胸脯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不止这些——我托江湖上的交情,叫来了各山头的绺子,还有周边的保险队,拢共近千号人,都愿跟着民团,兵临吉林城!”

    庞义喉头一动,“咚”地跪了下去,额头抵着尘土:“范大哥,小弟代我大哥,谢过诸位弟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