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23章 刘备:记住,有些事孔明不好做,做不到的,唯有你相父能办

第423章 刘备:记住,有些事孔明不好做,做不到的,唯有你相父能办(5/7)

汤喝有肉吃。

    李翊摆手打断道:

    “……你且宽心。”

    “今日局面,早在老夫算计之中。”

    “可越王毕竟日渐得宠。”

    “这样也挺好。”

    李翊轻笑,“阿斗那孩子,若无人在旁鞭策,永远不知进取。”

    “总不能事事都要老夫这个行将就木之人替他兜底。”

    诸葛亮恍然:

    “相爷是要借越王激励太子?”

    “玉不琢,不成器。”

    李翊目光深远,“太子仁厚,缺的正是这份危机感。”

    “如今有越王在侧,他若还想守住储位,就该学会如何为君。”

    诸葛亮沉思片刻,终于展颜:

    “……亮明白了。”

    “只是不知……亮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你是当朝首相,自当行首相该行之事。”

    李翊重新坐下,递过那片一直被推拒的甜瓜。

    “治国安邦,选贤任能,这些不都是你分内之职?”

    诸葛亮双手接过,终于尝了一口:

    “果然清甜。”

    “甜瓜要趁鲜吃,国事要顺势为。”

    李翊意味深长地说:

    “记住,无论将来谁继大统,你诸葛孔明都是我大汉的擎天之柱。”

    这时,老管事在门外禀报:

    “相爷,宫中来报,陛下召越王入宫侍疾。”

    诸葛亮神色又显忧虑,李翊却淡然道:

    “知道了。”

    待管事退下,李翊对诸葛亮道:

    “看来陛下今晚又睡不安稳了。”

    “孔明,你也该回去了。”

    行至府门,李翊忽然唤住诸葛亮:

    “记住,为相者当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必追逐流星的光芒。”

    诸葛亮深深一揖:

    “相爷教诲,亮谨受教。”

    回府的路上。

    诸葛亮掀开车帘,见东方已露微白。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初入相府为郎时,李翊曾对他说过:

    “为官之道,不在趋炎附势,而在立身持正。”

    如今看来,这位恩师始终未改初心。

    与此同时,李翊回到内室,袁莹仍醒着,不满道:

    “何事如此紧急?”

    李翊宽衣躺下,轻声道:

    “孔明已经能够独挑大梁了,我无忧矣。”

    “就为这个半夜吵醒我们?”

    李翊望着帐顶,悠悠道:

    “夫人不懂,这正是我大汉之福啊。”

    翌日朝会,

    刘备因病情未至,由太子刘禅监国。

    让众臣意外的是,诸葛亮一改往日温和。

    当庭弹劾了三名玩忽职守的官员,又力主推行新的考课制度。

    其雷厉风行,令满朝肃然。

    诸葛亮手持玉笏,又接着陈述关中军政要务。

    “臣举荐陆逊为征西将军,表姜维为护军。”

    诸葛亮声音清朗,在殿中回荡。

    “姜维此人,忠勤时事,思虑精密。”

    “臣考察其才略,董允、州泰等年轻才俊皆不及也。”

    “此人实乃凉州上士,心存汉室,才气过人。”

    刘禅微微倾身:

    “丞相对此人评价倒是甚高。”

    “正是。”

    诸葛亮续道,“姜伯约通晓军事,既有胆色,又深谙兵法。”

    “臣请令其训练中虎步兵五千六百人,待练成之日,再引其觐见陛下。”

    刘禅沉吟片刻:

    “……准奏。”

    “即封陆逊为征西将军,姜维为护军,训练新军。”

    “谢殿下。”

    诸葛亮深施一礼,随即话锋一转。

    “臣今日尚有一事要奏——伐魏大计。”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太仆出列道:

    “……丞相,如今国家初定,又刚刚打完吴国。”

    “正当休养生息,岂可轻启战端?”

    诸葛亮从容不迫:

    “正因考虑国家正在兴复,臣与内阁诸公连夜筹划。”

    “制定出了能最大限度减少战争成本的灭蜀计划。”

    刘禅略显不安:

    “丞相请为孤详述之。”

    诸葛亮命内侍展开一幅巨大的舆图,手持竹杖指点:

    “臣与内阁还有兵部商议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灭蜀最少需出动十八万大军,分三路进兵。”

    他竹杖先点在西线:

    “第一路,进攻西线魏军屯田主力。”

    “此处魏军虽众,然分散屯田,可各个击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