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25章 季汉也要有自己的将相和

第425章 季汉也要有自己的将相和(1/6)

    内阁值房中,诸葛亮伏案疾书,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

    “首相,各部官员都已到齐。”

    侍从轻声禀报。

    诸葛亮搁下笔,整理衣冠,缓步走向议事堂。

    堂内,刘晔、庞统、徐庶、马良等重臣分坐两侧。

    见诸葛亮入内,皆肃然起身。

    而值房旁侧,还坐着李翊。

    他阖上双目,闭目养神。

    此来,他只为旁听,不参与议政。

    当然,肯定是因为此次议案比较重要,李翊才会来旁听。

    诸葛亮望一眼李翊,然后才缓声开口。

    “诸公请坐。”

    诸葛亮在主位落座,目光扫过众人。

    “今日所议,乃对蜀经济封锁之策。”

    “诸公皆知,曹魏虽败,然其毕竟坐拥天府之土。”

    “加之曹操在时,大掳了关中、河南人口入蜀,其根基深厚,不可一日而绝。”

    “今我欲绝其经济命脉,使蜀中财源枯竭,不战自溃。”

    麋竺抚须沉吟道:

    “蜀地僻处西陲,物资本就匮乏。”

    “若断其商路,确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然则……此举亦将伤及中原商贾利益。”

    麋竺本就是商贾出身,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全面断绝与蜀地的贸易。

    会损害到多少人的利益。

    麋芳也接口道:

    “……兄长所言极是。”

    “蜀锦、霜糖皆为中原所好,若行封锁,恐引商界不满。”

    诸葛亮微微颔首:

    “此议吾已思之再三。”

    “然为天下早日一统,此痛不得不受。”

    他展开案卷,有条不紊地对众人介绍道:

    “吾也拟好禁令如下:”

    “一,严禁中原货物流入蜀中,尤以铁器、粮米为要。”

    “二,禁止蜀锦、食盐、霜糖等物卖出中原。”

    “三,严查边境私贩,违者以通敌论处。”

    堂内一时寂静。

    马良轻咳一声:

    “丞相,此令若行,蜀中百姓恐遭池鱼之殃。”

    “到时候蜀地不知该有多少百姓饿死。”

    因为司马懿治蜀时,强行开发蜀锦贸易,而轻视农业发展。

    同时诸葛亮在交州时,又利用曹丕好糖的弱点。

    故意将霜糖技术泄露,又大量低成本的让岭南甘蔗流入蜀地。

    以此来促进蜀地的霜糖糖业的发展。

    因此,魏国靠着蜀锦、霜糖,以及本土本就发达的井盐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

    但古代,毕竟是农耕社会。

    民以食为天。

    一旦对蜀地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禁止任何物资流入蜀中。

    那么蜀地高度发达的蜀锦、糖霜,都不能马上变成粮食。

    那是真的会饿死人的!

    以魏国一个国家的力量,只能临时去实现产业转型。

    但古代发展农业都是需要以年为周期单位转型的,中间势必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阵痛期。

    这正是诸葛亮埋伏许久的灭蜀之策。

    诸葛亮眉头微皱,长叹:

    “季常之忧,吾岂不知?”

    “然曹魏据蜀二十余载,以蜀中资源养兵秣马。”

    “若不断其根本,战事绵延,伤亡更重。”

    “此乃两害相权取其轻也。”

    经过整日激烈辩论,日落时分,议案终得通过。

    诸葛亮亲自用印,沉声道:

    “即日颁行天下,各关隘严加执行。”

    十日之后,成都城中。

    “号外!号外!中原颁布经济封锁令!”

    报童沿街奔跑,声音凄惶。

    蜀锦商人周仁正与中原客商在茶楼洽谈,闻讯手中茶盏“啪”地落地。

    “张兄,此……此言当真?”周仁颤声问对面客商。

    张姓客商苦笑摇头,从怀中取出告示:

    “今晨刚到的文书。”

    “从此以后,蜀锦一匹不得出川,中原货物亦不得入蜀。”

    周仁抢过告示,双手颤抖:

    “这……这如何是好?”

    “我库中积压蜀锦三千匹,皆是中原订货。”

    话音未落,楼下已传来阵阵喧哗。

    众商人蜂拥至街面,但见一队魏兵正张贴禁令。

    “完了!全完了!”

    老盐商郑裕瘫坐在地,老泪纵横。

    “我郑家三代经营盐业,如今……这么多盐往哪卖啊!”

    益州本土,最有利的经济资源其实就是盐。

    因为井盐的存在,益州在盐业这一块是有非常大的利益的。

    同时,由于益州存在着“火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