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国位于遥远的西方,是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国,国力强盛,擅长经商和航海。近年来,大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贸易,听闻东方有个强大的楚国,便派使者阿卜杜拉前来探查。
阿卜杜拉一行三十余人,带着象牙、香料、琉璃等礼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楚国都城。楚尘在大殿召见了他,见阿卜杜拉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与中原人士迥异,不禁好奇道:“贵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不知大食国位于何方?风土人情如何?”
阿卜杜拉躬身行礼,用略显生硬的中原话答道:“我大食国在西方万里之外,南临大海,北接草原,百姓信奉真主,以经商、航海为生。听闻楚国乃东方强国,物产丰饶,故奉国王之命,前来建立邦交,互通有无。”
楚尘笑道:“贵国远在万里之外,却能来到楚国,足见诚意。楚国向来欢迎各国通商,若贵国愿与我朝建交,楚国将开放边境,让两国商人自由贸易。”
阿卜杜拉大喜:“多谢楚国国君!我大食有香料、琉璃、地毯,愿与楚国交换丝绸、瓷器、茶叶。”
双方相谈甚欢,楚尘设宴款待阿卜杜拉一行,并命人带他们参观都城。阿卜杜拉见楚国都城繁华,街道整洁,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暗暗惊叹。尤其是看到楚国的瓷器晶莹剔透,丝绸轻柔华美,更是赞不绝口。
在参观军械库时,阿卜杜拉看到楚国的火炮、强弩,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却不动声色地问道:“楚国的兵器如此精良,想必军力十分强盛吧?”
陪同的官员笑道:“我楚国军力虽不敢称天下第一,却也足以保家卫国,护佑百姓。”
阿卜杜拉点头,心中却已将楚国列为“需谨慎对待”的强国。
几日后,阿卜杜拉向楚尘辞行,带回了大批楚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楚尘回赠的国书,承诺将派遣商队前往大食。
楚尘看着阿卜杜拉离去的背影,对范雎道:“大食国远在万里之外,却能遣使而来,可见其国力不弱。与他们建交通商固然是好,但若其与西域诸国勾结,恐会对我朝不利。”
范雎道:“国君放心。大食国以利为先,只要我们能提供足够的利益,他们便不会轻易与他国联手。可派使者随阿卜杜拉同去大食,一方面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探查其虚实。”
楚尘依言,派使者张谦随阿卜杜拉前往大食。
张谦一行离开后,楚国又接到了琉球国的急报:倭国神武再次集结战船,攻占了琉球两座岛屿,琉球国王恳请楚国再次出兵。
楚尘召来水师将领项燕:“倭国贼心不死,竟敢再次犯境。这次,你不仅要击退他们,还要彻底打服他们,让他们不敢再窥伺东海。”
项燕领命,率领八千水师,一百五十艘战船,再次出征东海。
舰队抵达琉球海域时,发现倭国战船已增至五百余艘,神武亲自坐镇旗舰,气焰嚣张。项燕却毫不畏惧,将战船分为三队:左队攻其侧翼,右队断其后路,自己亲率中军正面冲击。
倭国战船虽多,却仍是老样子——体型小,武器落后。项燕下令中军战船用火炮轰击,一时间,倭国战船纷纷起火沉没。左队、右队也趁机夹击,倭国舰队大乱。
神武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项燕的旗舰拦住。项燕亲自弯弓搭箭,一箭射中神武的臂膀。神武惨叫一声,坠海被擒。
此战,楚军击沉倭国战船两百余艘,俘虏五千余人,再次收复琉球失地。项燕将神武押回楚国,听候楚尘发落。
楚尘见神武虽重伤在身,却眼神桀骜,冷笑道:“你屡犯琉球,侵扰东海,可知罪?”
神武挣扎着道:“弱肉强食,本就是天道!我倭国虽弱,却不惧楚国!”
楚尘摇头:“你若愿臣服楚国,永不侵犯东海,孤可饶你性命,放你回国。否则,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神武沉默良久,最终低头道:“我……愿臣服楚国。”
楚尘命人医治神武的伤,待其痊愈后,放他回国。同时,在琉球设立“东海都护府”,派驻水师五百,协助琉球防御。
神武回到倭国后,虽心有不甘,却也深知楚国水师的厉害,只得收敛野心,向楚国遣使朝贡,东海暂归平静。
然而,楚国的麻烦并未结束。张谦从大食传回消息:大食国虽愿与楚国通商,却也与回纥国有所往来,双方正在商议共同开辟一条新的商路,绕过楚国控制的西域要道。
“回纥与大食勾结,意在削弱我朝对西域的影响力。”楚尘看着张谦的密信,眉头紧锁,“看来,西域这盘棋,我们必须亲自落子了。”
范雎道:“国君,可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得力官员统管西域事务,同时派一支军队驻守,保护商路,震慑诸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起点头:“臣愿前往西域,主持都护府事务。定能让西域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