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 第515章 徐阶的心思

第515章 徐阶的心思(1/2)

    海瑞那封字字如刀的《钦差巡陕竣事陈情疏》。

    经由通政司那套繁复而精密的流程,被一丝不苟地誊录、摘要、封装,最终与其他诸多或紧急或寻常的奏本一道,被恭敬地送入文渊阁内阁值房。

    它无声地被置于首辅徐阶那张光可鉴人、沉淀着无数军国重事气息的紫檀木大案一角。

    值房内。

    徐阶身着绯色盘领袍,腰束玉带,正凝神批阅着一份关于漕粮改折比例的部议,朱笔悬停,若有所思。

    当值的中书舍人李春芳悄步上前,将新到的奏疏呈上,并依照不成文的规矩,将那份来自刚刚卸任陕西钦差的海瑞的奏本,稍稍向前推移了半分,以示其特殊性。

    徐阶的目光并未立刻移开漕粮文书,只是用眼角余光淡淡扫过那枚略显厚重的奏本封皮,看到“海瑞”二字时,那保养得极好、不见丝毫波澜的脸上,眉心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被打破了绝对的静止。

    他并未急于取阅,而是不疾不徐地完成了手头正在斟酌的条款,落下“着户部再议,慎之”六个字,这才从容搁下那支狼毫朱笔,用手指,拈起了海瑞的奏疏。

    他阅读的速度极快,目光沉静如水,精准地捕捉着字里行间的关键信息。

    开篇的灾情概述、黎民感戴圣恩,他一掠而过,这些是钦差奏报的定式,亦是维系朝廷体面的门面话,无可指摘,却也并无新意。

    他的注意力,迅速锁定在那逐渐变得尖锐、激昂,乃至带着一种悲愤的控诉意味的部分——那些直指各级官府吏治昏聩、推诿塞责、程序空转、乃至胥吏与豪强勾结盘剥的骇人细节,以及最后那些恳请皇帝“乾纲独断”、“刷新吏治”、“简政放权”的激烈谏言。

    越是往下看,徐阶那素来以“喜怒不形于色”着称的脸上,虽依旧保持着首辅的威仪与镇定,但侍立一旁的李春芳却隐约感觉到,值房内那原本就略显清冷的气氛,似乎更加凝滞了几分。

    终于,徐阶看完了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

    他缓缓将奏疏合拢,那一声轻微的“啪嗒”声在寂静的值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将奏本放回案上,并未如处理寻常政务那般,立刻提笔写下票拟建议,或召来相关阁臣商议。

    他只是将身体微微向后靠向椅背,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高墙切割的、方正的天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那沉默并非茫然,而是一种极其快速的、深谋远虑的权衡与决断。

    片刻后,他收回目光,声音平稳淡漠,听不出丝毫情绪,对那屏息凝神的李春芳道:“海瑞此疏,事关钦差巡省方略,所陈皆地方实情,关乎圣听独断,非内阁所能轻拟。依制,直送司礼监,呈报御前即可。”

    李春芳心中猛地一凛,立刻躬身应道:“是,阁老。”

    他小心翼翼地上前,取回那份此刻显得格外沉重的奏疏,恭敬地倒退着出了值房。

    徐阶的目光重新落回之前的漕运文书上,神情专注,仿佛刚才那封足以在朝堂掀起惊涛骇浪的奏疏,只是一阵无关紧要的微风,吹皱了水面,却未能惊动深水之下蛰伏的巨鳄。

    他心中如明镜般透亮。

    海瑞所言,句句戳心,字字见血,几乎将地方官僚体系的痼疾沉疴剖开摊在了阳光之下。

    有些问题,他徐阶执掌中枢以来,凭借数十年宦海沉浮练就的敏锐,又何尝不知?何尝不痛心疾首?

    然则,知易行难。

    这煌煌大明,立国百七十载,其官僚体系早已盘根错节,血脉交错,形成了一张无比庞大且坚韧的利益网络。

    每一分所谓的“效率”提升,每一个“积弊”的革除,背后都可能牵动无数官员的“常例”,触及庞大胥吏集团的“生计”,打破各方势力经过长期博弈才形成的、脆弱而微妙的平衡。

    他徐华亭能登上这首辅之位,靠的是数十年的隐忍、平衡、顺势而为与精准的权术操弄,而非海瑞那般不计后果、破釜沉舟的刚烈。

    如今严党初平,大局甫定,他最需要的是稳定,是调和鼎鼐,是维持这来之不易的权力格局,徐徐图之,而非支持一个区区六品主事去点燃那足以烧毁无数人顶戴花翎乃至身家性命的燎原之火。

    海瑞的刚直,可敬,却也可畏,更可……远离。

    这烫手的山芋,他徐阶绝不轻易沾手。

    陛下圣明烛照,乾纲独断,自有圣裁。

    他只需保持沉默,静观其变,便是最好的应对。

    海瑞所象征的千秋清名、为民请命,于他这位已然位极人臣的首辅而言,早已不是必需之物,在别处,他有更从容、更安全的方式获得。

    消息如同暗流,无声无息却极其迅速地蔓延过京师权力核心的每一个角落。

    通政司、内阁、六科廊、司礼监……无数双或明或暗的眼睛早已盯紧了海瑞返京后的动向。

    当他那封奏疏被原封不动、未加任何内阁票拟建议便直送西苑的消息悄然传开,所有在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