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
日军的弹药快打光了,士兵们开始抢夺同伴的枪支弹药。
有的甚至端着刺刀冲向山坡,想要和115师士兵拼白刃。
343团团长刘墉见状,拔出腰间的大刀,高喊:“弟兄们,跟小鬼子拼了!”
士兵们纷纷跳出掩体,举着大刀、端着刺刀冲了下去。
山坡上顿时响起了兵刃碰撞的“叮叮当当”声。
还有士兵们的呐喊声、鬼子的惨叫声。
刘墉一刀劈倒一个鬼子。
刚想喘口气,又有一个鬼子从背后扑来。
他猛地转身,用刀柄顶住鬼子的胸口,再一刀刺进鬼子的小腹。
战斗异常的激烈。
傍晚时分,战斗终于结束。
山坳里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和烧毁的卡车。
115师的士兵们疲惫地坐在地上,有的在包扎伤口,有的在清点战利品。
郭宗汾走到松井少佐的尸体旁,看着他手里还紧握着的指挥刀,冷哼一声:“想增援太原?”
“先问问老子的刀答应不答应!”
此役,晋绥军115师伤亡1200余人,其中阵亡580人,伤620人。
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12大队几乎全军覆没,800人中阵亡650人,被俘120人,仅有30余人侥幸逃脱。
115师不仅缴获了日军的4门步兵炮、6挺重机枪。
还截获了日军运往太原的大批弹药和粮食,彻底粉碎了日军从汾阳增援太原的计划。
“弟兄们,打扫战场!”
……
此时,另一边。
中央军14军85师是嫡系部队,满编1.2万人,下辖3个步兵团、1个野炮营、1个工兵营。
装备在**中算得上精良。
士兵大多使用中正式步枪,每个连配备6挺捷克式轻机枪。
每个营有1个重机枪连(配备4挺马克沁重机枪),野炮营拥有6门75毫米野炮。
还有1个迫击炮连,配备12门82毫米迫击炮。
师长王仲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作战经验丰富。
而他们的对手是日军第36师团第223联队第1大队,驻守在长治外围的张庄据点。
该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炮兵中队。
总兵力约1000人,装备有92式重机枪8挺、94式山炮6门、掷弹筒30具。
还在张庄外围修建了三道防御工事。
第一道是铁丝网,第二道是鹿砦,第三道是碉堡群。
每个碉堡都配备了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
这支部队原本计划从长治出发,沿邯长公路北上,却被85师拦在了张庄。
10月20日清晨。
长治外围的张庄据点笼罩在薄雾中。
85师253团的士兵们趴在距离据点500米的麦田里,看着前方的铁丝网和碉堡,手里的步枪早已上膛。
王仲廉站在指挥部里,对着地图对各团团长说:“张庄是长治的门户,拿下张庄,就能卡住日军北上的通道。”
“253团从正面进攻,254团绕到据点后方,切断鬼子的退路,255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
八点整,王仲廉下达了进攻命令。
野炮营的6门野炮首先开火,炮弹呼啸着飞向张庄据点,碉堡群顿时被烟雾笼罩。
253团团长李守正挥舞着驳壳枪,高喊:“冲啊!”
士兵们从麦田里跃起,朝着据点冲去。
可刚冲到铁丝网前,日军的机枪就响了。
碉堡里的重机枪喷出火舌,子弹像雨点般落在士兵们身边,不少士兵倒在了血泊中。
李守正见状,立刻命令迫击炮连开火。
12门迫击炮朝着碉堡群猛轰,虽然没能彻底摧毁碉堡,但也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
工兵营的士兵们抱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到铁丝网前,将炸药包放在铁丝网上。
“轰隆”一声。
铁丝网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
“冲过去!”
李守正大喊,士兵们顺着缺口冲了进去,却又遭到了鹿砦后的日军射击。
日军士兵躲在鹿砦后,用掷弹筒朝着253团士兵发射榴弹,不少士兵被炸伤。
李守正心急如焚。
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突破鹿砦,部队的伤亡会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254团传来消息。
他们已经绕到了张庄据点后方,正在攻击日军的补给站。
日军大队长小林中佐得知后路被断,顿时慌了神。
他命令炮兵中队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