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433章 恒道三

第433章 恒道三(4/5)

叫明——如见叶落知根枯);

    守柔曰强(守柔弱叫强——如见草韧知其能抗风)。

    用其光(用它的光明——如用规律照物),复归其明(回归它的明慧),无遗身殃(不给自身留祸——循本源,故无危),是为袭常(这是承袭常态规律)。

    第五十三章

    (聚焦“路径选择界域”:正道平易,邪路诱人,观其“顺逆”而知取舍)

    使我介然有知(若我稍有智慧),行于大道(走在大路上——顺规律之路),唯施是畏(只怕走邪路——违规律之路)。

    大道甚夷(大路很平坦——如四季循环,不偏不倚),而民好径(人却喜欢小路——如贪捷径,反绕远)。

    朝甚除(朝廷很整洁——却藏腐败,如表面光鲜),田甚芜(农田很荒芜——失本业),仓甚虚(仓库很空虚——失储备);

    服文彩(穿华丽衣),带利剑(佩锋利剑),厌饮食(饱食美味),财货有余(财物有余),

    是谓盗夸(这叫强盗的夸耀——夺民之利,违“社会共生”之律)。

    非道也哉(不符合规律啊)!

    第五十四章

    (聚焦“根基稳固界域”:善建者根基深,善抱者纽带牢,观其“固”而知久)

    善建者不拔(善于建树的,根基拔不掉——如树根深,风不摇);

    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的,纽带脱不开——如绳结牢,力不散);

    子孙以祭祀不辍(子孙祭祀不断——根基牢,故传承久)。

    修之于身(在自身践行规律),其德乃真(德性就真实——如人守本分,不妄为);

    修之于家(在家庭践行规律),其德乃余(德性就充裕——如家和,福自生);

    修之于乡(在乡里践行规律),其德乃长(德性就长久——如乡睦,誉自远);

    修之于国(在国家践行规律),其德乃丰(德性就丰厚——如国泰,民自安);

    修之于天下(在天下践行规律),其德乃普(德性就普及——如道贯万物,无不及)。

    故以身观身(以自身规律观他人),以家观家(以自家规律观他家),以乡观乡(以本乡规律观他乡),以国观国(以本国规律观他国),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规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我怎么知天下如此)?以此(凭这“各观其界、各循其律”的方法)。

    第五十五章

    (聚焦“德性修养界域”:德性深厚者如婴儿,合“本真”之律,不伤于外)

    含德之厚(德性深厚的人),比于赤子(好比婴儿——本真无伪,如璞玉未雕)。

    毒虫不螫(毒虫不刺他——因无威胁之态,合“兽不犯纯”之律),猛兽不据(猛兽不扑他——因无争斗之气,合“兽不犯柔”之律),攫鸟不搏(猛禽不抓他——因无惊恐之状,合“禽不犯静”之律)。

    骨弱筋柔而握固(骨弱筋柔却握得紧——本真之力,不刻意而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精气充足的极致);

    终日号而不嗄(整天哭而嗓子不哑——元气淳厚,不耗散而足),和之至也(和谐的极致)。

    知和曰常(知和谐叫常态),知常曰明(知常态叫明慧);

    益生曰祥(刻意增益生机叫不祥——如过补则病),心使气曰强(用心迫使精气叫逞强——如妄动则竭)。

    物壮则老(事物强壮到极点就衰老),谓之不道(这叫违规律),不道早已(违规律就早亡)。

    第五十六章

    (聚焦“言语与实践界域”:知规律者不妄言,合“行胜于言”之律,言多必失)

    知者不言(懂规律的人不妄言——如大地无言,实载万物),言者不知(妄言的人不懂规律——如空谈者,不务实)。

    塞其兑(堵住言路),闭其门(关上辩口),挫其锐(磨去锋芒),解其纷(化解纷扰),和其光(与光相融),同其尘(与尘相混),是谓玄同(这叫深藏的同一——不炫己,不斥人,合“和而不同”之律)。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因亲疏而分),不可得而疏(不可因远近而别);

    不可得而利(不可因利而近),不可得而害(不可因害而远);

    不可得而贵(不可因贵而敬),不可得而贱(不可因贱而轻)。

    故为天下贵(故被天下人尊崇——因循“平等无别”的规律,不偏不倚)。

    第五十七章

    (聚焦“治理正道界域”:治理者不折腾、不扰民,顺社会自化之律,治则安)

    以正治国(用正道治理国家——如循“民心需安”之律),以奇用兵(用奇术用兵——如循“兵贵出其不意”之律),以无事取天下(用“不折腾”获取天下信任——如循“社会自安”之律)。

    吾何以知其然哉(我怎么知是这样)?以此(凭这些):

    天下多忌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