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杂论对话 > 第434章 恒道四

第434章 恒道四(3/4)

众人首领——如江海为百谷王)。

    今舍慈且勇(如今舍弃慈爱求勇敢),舍俭且广(舍弃节俭求广大),舍后且先(舍弃在后求在前),死矣(死路一条——违“三宝”之律)!

    夫慈,以战则胜(慈爱,作战则胜——如师出有名,众志一心),以守则固(防守则稳固——如民心归附,众志成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将救之(天要救助他),以慈卫之(用慈爱保卫他——合“慈则久”的规律)。

    第六十八章

    (聚焦“士人修养界域”:善战者不逞勇,善谋者不张扬,循“不武则胜”之律)

    善为士者不武(善于做士人的不逞勇武——如智者不斗力);

    善战者不怒(善于作战的不发怒——如良将不意气用事);

    善胜敌者不与(善于胜敌的不交锋——如善战者智取,不硬拼);

    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对人谦下——如将帅礼贤,士卒效命)。

    是谓不争之德(这叫不争的德性),是谓用人之力(这叫借用他人力量),是谓配天古之极也(这叫符合古时的天道准则——合“柔能胜刚”的规律)。

    第六十九章

    (聚焦“战争策略界域”:战争贵后发制人,不主动挑衅,循“后则安”之律)

    用兵有言(用兵的人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我不敢做主人而做客人——不主动进攻,守而待敌),不敢进寸而退尺(不敢进一寸而退一尺——不贪小利,先保己)。”

    是谓行无行(这叫行军没有行列——如兵无常势,不循定式),攘无臂(举臂没有臂膀——如无形发力,不显其势),扔无敌(对抗没有敌人——如不把敌当敌,先修己),执无兵(执兵器没有兵器——如不恃兵器,恃民心)。

    祸莫大于轻敌(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如骄兵必败),轻敌几丧吾宝(轻敌几乎丧失我的珍宝——慈爱、节俭、不敢为先)。

    故抗兵相若(两军力量相当),哀者胜矣(心怀悲悯的一方胜——如师出有名,哀兵必胜,合“仁则胜”的规律)。

    第七十章

    (聚焦“道的认知界域”:道易知易行,人不行,因不循本,循“知易行难”之实)

    吾言甚易知(我的话很易理解——如“水往低处”,直白可见),甚易行(很易践行——如顺势而为,不费力)。

    天下莫能知(天下没人能理解),莫能行(没人能践行)。

    言有宗(言论有根本——如道为根基),事有君(行事有主旨——如循规律为要)。

    夫唯无知(正因为无知),是以不我知(故不理解我)。

    知我者希(理解我的人少),则我者贵(效法我的人珍贵——如知音难觅,知规律者稀)。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故圣人穿粗衣怀宝玉——外朴内真,不炫其道)。

    第七十一章

    (聚焦“认知态度界域”:知而不自满,不知不妄言,循“谦则明”之律)

    知不知(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如智者知有未知,不妄断),上(是上);

    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如愚者强作解,妄言),病(是病)。

    圣人不病(圣人没有这病),以其病病(因他把这病当病——如自省不妄知);

    夫唯病病(正因为把病当病),是以不病(故不生病——合“知过则改”的规律)。

    第七十二章

    (聚焦“统治者与百姓界域”:百姓畏心不畏威,统治者扰民则失心,循“民畏心”之律)

    民不畏威(百姓不畏惧威势——如苛政猛于虎,民不畏死则不畏威),则大威至(则大的威严到来——民心离散,天下动荡)。

    无狭其所居(不要挤压他们的居所——如不夺民宅),无厌其所生(不要厌恶他们的生计——如不扰民生)。

    夫唯不厌(正因为不厌恶),是以不厌(故百姓不厌恶——如君爱民,民爱君)。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故圣人了解自己不自我表现),自爱不自贵(爱惜自己不抬高自己)。

    故去彼取此(故舍弃后者取前者——舍自见、自贵,取自知、自爱,合“君民相安”的规律)。

    第七十三章

    (聚焦“勇的尺度界域”:勇而妄为则危,勇而循道则安,循“敢则亡,不敢则存”之律)

    勇于敢则杀(勇于敢作敢为则死——如强横妄为,招祸杀身);

    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妄为则活——如知止不妄,得全其身)。

    此两者(这两种情况),或利或害(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天厌恶的),孰知其故(谁知道原因)?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圣人也视此为难——知“勇”之尺度难握)。

    天之道(天的规律),不争而善胜(不争而善于胜利——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