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融攻击全过程拆解:抛压击穿与循环断裂的致命逻辑
XUSD遭遇的金融攻击,本质是“无限增发导致供应量过剩”引发的自发性抛售,攻击过程无明确恶意主体,而是市场对机制漏洞的自然反应,其核心逻辑是“抛压→价格下跌→质押物贬值→清算→再抛压”的闭环,全程由无限增发的机制缺陷驱动。
3.1 攻击第一阶段:抛压启动,流动性枯竭(11月3日14:00-18:00)
- 攻击主体:XUSD持有者(散户+小型机构);
- 攻击路径:通过Curve Finance批量抛售XUSD,兑换为USDC/USDT;
- 核心逻辑:用户意识到XUSD无真实资产支撑,急于变现离场,形成集中抛压;
- 市场表现:Curve池中的XUSD卖单量从正常的1000万美元骤增至5亿美元,而买单量仅为1200万美元,供需严重失衡;XUSD价格从1美元跌至0.5美元,流动性池资金被掏空90%,后续抛单无法成交,只能以更低价格挂单,进一步压低价格。
3.2 攻击第二阶段:质押物贬值,清算触发(11月3日18:00-23:00)
- 攻击主体:借贷平台(Elixir、Morpho、Euler)的清算机器人;
- 攻击路径:因XUSD价格下跌,质押物价值低于债务金额,清算机器人自动提交清算订单,抛售质押的XUSD;
- 核心逻辑:借贷协议为避免坏账,强制清算抵押仓位,形成“被动抛压”,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跌;
- 市场表现:Elixir协议启动deUSD清算,抛售质押的1.2亿XUSD;Morpho平台清算机器人以每秒3000次的频率提交XUSD卖单,价格从0.5美元跌至0.41美元;deUSD因抵押品贬值,同步从1美元跌至0.41美元,形成“双币崩盘”。
3.3 攻击第三阶段:循环断裂,全面崩盘(11月3日23:00-11月4日09:00)
- 攻击主体:Curator机构(TelosC、MEV Capital);
- 攻击路径:为避免更大损失,Curator机构启动强制赎回,批量抛售XUSD;
- 核心逻辑:Curator机构持有大量XUSD,若继续持有将面临全额亏损,只能加入抛售行列,导致循环杠杆彻底断裂;
- 市场表现:TelosC在Euler平台抛售1.23亿XUSD,MEV Capital抛售4200万XUSD,进一步压低价格至0.26美元;XUSD作为质押物的价值持续贬值,Morpho、Euler平台的未偿债务(2.85亿美元)远超质押物价值(0.26×5.3亿≈1.38亿),形成1.47亿美元坏账;平台被迫冻结相关资产,停止提现,引发更大规模恐慌。
3.4 攻击第四阶段:价值归零,生态瓦解(11月4日-11月7日)
- 攻击主体:套利者、做空机构;
- 攻击路径:通过场外交易以0.1-0.2美元收购恐慌用户的XUSD,再通过少量流动性池抛售,或用于对冲空头头寸;
- 核心逻辑:利用XUSD的价格波动套利,进一步消耗剩余流动性,最终导致价格归零;
- 市场表现:XUSD价格从0.26美元跌至0.08美元,流通市值不足1亿美元;Elixir宣布deUSD退役,Stream进入破产清算,XUSD失去任何流通价值,生态彻底瓦解。
3.5 攻击的核心本质:无限增发的必然反噬
这场攻击无任何复杂的技术手段,仅靠市场的自然抛售就完成了对XUSD的“绞杀”,其本质是:
- 无限增发导致XUSD供应量(5.3亿)远超市场真实资金承接能力(仅能承接0.77亿),3.6亿“凭空币”无任何买盘支撑;
- 一旦出现抛售,无足够资金承接,价格瞬间击穿,形成“抛压即崩盘”的局面;
- 循环杠杆的反向断裂:原本的“铸→押→借→再铸”正向循环,转为“抛→清算→再抛”的反向循环,且无法通过任何内部机制逆转,最终只能归零。
第四章 亏损与盈利全景测算:千亿财富转移的残酷真相
XUSD的崩盘导致超20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这些损失最终转化为少数获利者的收益,形成“亏损者的血泪=获利者的盛宴”的残酷格局,所有数据基于链上交易记录、官方公告和第三方市场分析,精准还原财富转移路径。
4.1 亏损方全景:机构与个人的惨重损失
4.1.1 核心机构亏损(合计12.36亿美元)
- Stream Finance:直接亏损3.78亿美元,其中包括Delp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