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克生却问道:
“殿下,抓到他们的同党了吗?”
朱标点点头,
“抓了十几个,连破他们在城中的两个窝点。其中竟有几个守门卒。”
“殿下,王大锤抓到了吗?”
“没抓到。”朱标摇摇头,“此人杳无踪迹。余大更说他行踪不定。”
许克生只好面对现实,王大锤说不定哪天还来找他麻烦。
朱标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心,
“现在五城兵马司负责你家附近的巡逻,锦衣卫负责你的出行。”
“谢殿下!”许克生拱手道谢。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种保卫只能持续在给太子治病的期间,太子病愈之后就要靠自己了。
朱标再次安慰道:
“有了你提供的画像,朝廷终于知道了他的确切长相,再抓就容易多了。”
许克生又问道:
“殿下,韩氏兄弟的窝点找到了吗?”
朱标摇摇头,
“京城三百五十个坊,锦衣卫都去询问了,却没有找到。不过,现在锦衣卫没有放弃,还在找。”
许克生有些遗憾,自己的医疗包还落在那里。
朱标最后道:
“等锦衣卫结案了,到时候让他们将结案的题本抄一份给你。”
“谢殿下!”
朱标将右手放在脉枕上。
戴思恭先上前把脉,之后是许克生。
许克生把完脉后,笑道:
“恭喜殿下,身体在一天一天好转。”
朱标早晨就听到戴思恭说过了,现在又得了另一个神医的肯定,他的心情十分舒畅。
“那接下来如何治?”
戴思恭接口道:
“殿下,臣等考虑该用一些汤药了。”
朱标的身体太虚弱了,医学上讲究“虚不受补”。
这种糟糕的身体状况,无论是进补,还是攻邪,都难有效果,甚至起反作用,让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最近吃的汤剂主要作用不是针对病症,而是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这种方剂一般称之为“开路方”。
是药三分毒,开路方的作用就是引领身体更加康健,能承受汤药的药力。
太子现在的身子骨根本不能剑走偏锋,搞什么峻药缓服、外治,只能走光明大道,先固护脾胃,再缓缓图之。
幸好效果很明显。
许克生和戴院判起身告退,要出去协商接下来的药方。
朱标将一个小册子递了过去:
“许生,这是黄编修送你的,丁状元的读书心得,你留着吧。”
许克生上前接过,看了一眼封皮,只有“尚书”两个字。
估计是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许克生躬身道谢之后,和戴院判退了出去。
到了大殿,许克生拿出册子翻看起来,扉页有名字“丁显”。
他随手翻了翻,都是一些读书感悟,有些凌乱,但是偶尔一句话,就能给许克生带来启发。
丁显和黄子澄同科,是当年的状元。
可惜进谏时措辞不当,惹怒了老朱,现在还在广西养护大象。
许克生如获至宝,将册子小心收藏起来,准备回去就认真阅读。
两人先将太子上午要吃的药剂检查了一遍,又将负责御膳的管事嬷嬷请来,询问了最近的膳食。
两人忙碌了一个时辰,才终于有空,去了大殿一侧的公房。
坐下后,戴思恭靠在椅背上问道:
“启明,感觉脉象如何?”
许克生斟酌了一下语言,说道:
“太子殿下的脉依然不好,脉细且虚浮。”
戴思恭叹了口气,
“老夫也是如此感受。殿下气血两虚,脾胃不足,风寒还在。”
许克生没有犹豫,说道:
“换方子吧,不能继续固本培元了,该进攻了。”
戴思恭沉吟了片刻,才一槌定音:
“换!”
许克生看到小老头精神虽然很好,但是又瘦了一些,?骨高耸,黑眼圈十分明显。
“院判,您老也要注意保重身体。”
戴思恭笑了,
“老夫还行的,撑得住。”
戴院判先写了一个药方,之后两人凑在一起逐一讨论其中的药材,药性、用量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
前面都很顺利,许克生没有异议。
但是在看到半夏的时候,许克生停顿了。
沉吟半晌,他沉声道:
“院判,晚生建议把’姜半夏”换为生半夏。”
戴思恭一惊,
“用生半夏?”
许克生点点头。
戴思恭陷入沉思,半晌才问道: